《吴曼青带队调研中国电科科创园:以智慧建造赋能科技创新生态构建》

2025-06-25每日科技网

每日科技网

  一、战略调研:智慧园区建设的顶层谋划

  2021 年 1 月 18 日,中国电科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吴曼青率集团高管团队赴科技创新园(玲珑巷)项目现场开展专题调研。副总经理杨军、李立功、黄兴东,总会计师都本正,总工程师何文忠等核心管理层成员全程参与,聚焦园区建设中的科技赋能与创新生态构建议题。

  二、现场调研:从工程建设到技术落地的全链条把控

  1. 施工进度与技术应用考察

  调研团队实地考察建筑主体施工情况,重点查看了:

  幕墙样板工程:采用 Low-E 中空玻璃与光伏一体化设计,透光率达 72% 的同时实现 15% 的能源自给率;

  智慧建造技术:项目应用 BIM 三维建模与装配式施工,较传统工艺缩短工期 20%,现场建筑垃圾减少 60%。

  2. 建设成果与挑战评估

  在听取项目团队关于工程进展、内装设计及幕墙施工的汇报后,吴曼青对建设团队克服疫情影响、实现主体结构提前封顶的阶段性成果给予肯定,同时针对后续建设提出三大方向:

  科技场景融合:要求在园区公共空间嵌入 5G + 北斗双模定位、智能环境监测等科技模块;

  绿色低碳标准:明确幕墙工程需达到国家绿色建筑三星认证,光伏组件年发电量需满足园区 5% 用电需求;

  创新生态布局:强调实验室、中试基地等科研空间的弹性设计,预留 AI、量子通信等前沿领域的升级接口。

  三、管理协同:跨部门联动的建设保障机制

  此次调研形成多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框架:

  总部职能部门:综合管理部牵头建立周调度机制,战略规划部负责科技资源导入方案设计;

  专业支撑单位:资产公司作为建设主体,需整合电科内部技术资源(如 14 所的智能安防系统、54 所的卫星通信模块);

  技术标准输出:要求项目形成《智慧园区建设技术规范》,为集团后续园区建设提供标准化模板。

  四、战略意义:科技园区的创新生态价值

  1. 集团战略落地载体

  该园区定位为 "科技创新策源地",建成后将承载:

  集团级重点实验室集群(规划 20 个专业实验室);

  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已对接清华、北航等高校建立联合实验室);

  科技成果转化中心(配备中试车间与知识产权运营平台)。

  2. 智慧建造示范效应

  项目采用的多项创新技术具有行业引领性:

  数字孪生系统:基于 Unreal Engine 构建园区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实现设备运维效率提升 40%;

  柔性供电网络:集成储能电池与微电网控制技术,可应对科研设备的瞬时高负荷用电需求;

  生物识别门禁:融合人脸识别与虹膜扫描的双因子认证系统,满足涉密科研场景安全要求。

  五、未来规划:创新生态的三维构建

  1. 空间规划 timeline

  

阶段 时间节点 核心任务 技术指标
一期 2021Q4 完成科研主楼与共享实验室建设 智慧化系统覆盖率
二期 2022Q2 建成中试基地与数据中心 PUE 值≤1.35
三期 2023Q1 完成创新生态配套设施 入驻科技型企业≥30 家

 

  2. 技术赋能路径

  2021 年:部署边缘计算节点,实现园区设备的实时监控与预警;

  2022 年:引入 AI 运维系统,对空调、电梯等设备进行预测性维护;

  2023 年:构建园区数字孪生体,支持科研场景的虚拟仿真与优化。

  结语:科技园区的创新生态范式

  吴曼青在调研总结中强调:"科技创新园不仅是物理空间的建设,更是创新要素的有机整合。" 从 BIM 技术应用到数字孪生规划,该项目展现了中国电科将工程建设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的探索 —— 当智慧园区不仅能满足科研办公需求,更能通过技术赋能催生新的创新范式,这种 "建造即创新" 的理念,或许正是国有科技集团推动创新体系建设的独特路径。

电脑版

Copyright © 2014 newskj.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86997号-6

科技相关活动邀约:106982358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