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主持科技成果转化调研座谈会:聚焦 "七个为什么" 破题湖南创新成果产业化瓶颈》
2025-06-23湖南频道
2025-06-23湖南频道
乌兰主持科技成果转化调研座谈会:聚焦 "七个为什么" 破题湖南创新成果产业化瓶颈
红网 2025 年 6 月 22 日讯
6 月 20 日下午,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乌兰主持召开专题座谈会,就完善《湖南省科技成果转化调研报告》征求人大代表与专家意见。这场以破解 “七个为什么” 为核心的调研座谈,旨在通过法治思维与法定监督手段,打通创新成果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 “最后一公里”。
一、调研背景:湖南科技转化的现实困境
自 2025 年 4 月起,省人大教科文卫委联合省科技厅等部门组成调研组,针对湖南科技成果转化率长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3.2 个百分点的突出问题,围绕 “成果确权难、中试平台缺、企业承接弱” 等七项核心议题展开调研。数据显示,2024 年湖南高校专利转化率仅 28.7%,较广东、江苏等省低 15-20 个百分点,暴露出创新资源富集与产业转化不足的结构性矛盾。
二、座谈焦点:三大维度破解转化困局
乌兰强调三方面发力方向:
平台建设攻坚
强化政府统筹机制,建立跨部门科技成果信息共享平台(拟整合全省 200 家高校院所数据库);
重点建设长株潭中试平台集群,2026 年前实现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中试环节全覆盖;
推行 “企业需求榜 + 成果供给池” 对接机制,2025 年试点 30 家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产学研联合体。
政策激励创新
细化《湖南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配套措施,明确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可突破 70% 上限;
试点 “转化失败免责” 制度,对经科技部门备案的转化项目,年度失败率不超过 30% 的予以免责;
建立 “政策效果评估清单”,定期开展《专利转化专项行动方案》等政策的实施效果审计。
对标调研突破
组建沪湘、苏湘转化机制对比研究小组,重点分析上海 “概念验证中心”、江苏 “产业研究院” 模式;
开展省属高校与部属高校转化效能评估,拟在湖南大学等试点 “知识产权作价入股” 改革;
编制《先进地区转化政策工具包》,梳理出可复制的 12 项政策工具供地方政府选用。
三、代表专家建言摘要
企业代表声音:
三一重工研究院院长:“建议建立省级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对投资额超 5 亿元的转化项目给予 15% 风险补偿”;
长沙智能驾驶研究院负责人:“中试环节缺失导致 80% 的 AI 成果死在实验室,需出台中试平台建设专项补贴”。
学者建议要点:
湖南大学法学院教授李步云:“应修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实施细则,明确职务科技成果‘先转化后确权’路径”;
省社科院产业所数据:“广东通过‘成果转化专员’制度使转化率提升 9 个百分点,湖南可借鉴设立转化经纪人资格认证”。
四、立法监督联动机制
座谈会透露,省人大常委会将启动 “1+N” 监督模式:
修订《湖南省科技成果转化条例》,新增 “转化效能评估”“科研人员容错” 等条款;
建立 “一清单两报告” 制度:成果转化负面清单、政府专项工作报告、人大质询报告;
试点长沙、株洲等地 “转化成效与财政科技经费挂钩” 机制,对转化率连续三年低于 20% 的单位削减预算。
结语:从创新高地到产业高峰的跨越
乌兰在总结时指出:“科技成果转化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涉及产权制度、分配机制、监管体系的系统性改革。” 这场座谈会释放的信号显示,湖南正从政策激励转向制度重构 —— 通过立法明确 “转化失败免责” 边界、用监督倒逼中试平台建设、以对比调研校准路径偏差,推动创新资源真正转化为产业竞争力。正如与会专家所言:“当岳麓山的实验室成果能在湘江新区的生产线量产,湖南才算真正打通了创新价值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