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内部网络正式发布了华为云与计算BG(Cloud&AIBG)高管人事变动公告

2021-01-29网易科技

每日科技网

  1月27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华为内部网络正式发布了华为云与计算BG(Cloud&AIBG)高管人事变动公告。

  最近一份任命文件显示,目前担任消费者BG首席执行官的余承东,此次拟增加任命为Cloud&AIBG总裁(兼)、Cloud&AIBG首席执行官,并将增加任命为CloudBU总裁(兼)、CloudBU首席执行官。目前,云与计算BG总裁侯金龙,拟此次出任数字能源的董事长。

  与此同时,余承东还担任了智能终端和智能汽车零部件(IRB)投资评审委员会的主任,因此,余承东将负责华为手机、汽车、云计算三大业务。汽车和云计算都是华为重点培育的“明日之星”,特别是底层云业务,这一点,早在2016年,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就把它称为“战略机遇”。

  面临AI浪潮和云化未来,在2017年,华为正式进军公有云市场,华为云便诞生了。2017年,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当年的华为生态大会上宣布了云计算的诞生。随后的采访中,徐直军曾表示,在云业务方面,华为不急着跑,而是要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服务。徐直军说:“我们不关心现在(收入)是多一个亿还是少一个亿,我们只关心十年后。”

  虽然加入时间比亚马逊、阿里等公司晚,但四年来,华为云在国内市场迅速占据了前三名,并与华为的IT计算产品线融合,希望建立自己的软硬件平台。然而,有华为内部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一直以来华为云的发展在内部也备受争议,做强云业务实属不易。

  “加减”管理架构

  为什么要进行这次华为调职?具体可从两个层次进行分析。

  从管理和组织结构上看,在美国制裁的步履维艰下,华为的手机等消费业务遭受重创,为维持生存而出售荣耀,对于消费业务,整体团队规模也相应缩减。此刻多事之秋,大将危在旦夕,继续挑战更高难度的事情,做可能有更大前景的生意。

  在无线产品系列总裁、欧洲区域总裁、战略与市场总裁、终端公司总裁、消费者BGCEO等重要职位上,余承东带领团队实现了无线和终端领域的快速发展,如今他将掌舵云计算和汽车领域。

  一些内部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说:“尽管美国对华为手机实施了制裁,但经过近期的调整,实际上是继续稳定华为的主要渠道。而且终端和云端应用市场都是华为的主航道,代表了现在和将来的消费场景,这也是华为具有持续发展潜力的业务。

  回首过去,在荣耀于2020年11月17日宣布正式剥离之后,11月25日,华为在心声社区发布了智能汽车零部件业务管理的决议,华为公司架构中将汽车BU平移至另一个板块,从ICT转移到消费业务,并与其整合,任命余承东为智能终端和智能汽车零部件IRB主管。

  对华为而言,目前行业主要是网络连接管道业务和终端业务,而汽车业务是华为近年来开拓的新赛道,目前核心业务都面临着不确定性,可以将汽车业务视为华为的新增长点。而且在汽车技术方面,没有哪个国家是垄断的,美国,欧洲,日本等地区各不相同。长远来看,华为在布局汽车,少受限制,同时还有自主研发的机会。

  调整后,余承东将继续担任Cloud&AIBG总裁一职。云计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2016年华为市场工作会上,任正非明确指出:“目前4k/2k/4G以及政府对云服务的需求,为网络和数据中心带来了巨大的战略机遇,这是我们的重大机遇窗口,我们要敢于在这个机遇窗口打开之时,聚集力量,集中精力进行饱和攻击。冲上去,撕开它,向纵深发展,横向扩展。公司的战略目标,就是要把管道平台做大、做强。」

  近年来,经过与IT产品线的整合,华为云与计算BG主要包括CloudBU,计算产品线(服务器等),存储与机器视觉产品线等。从华为云,鲲鹏芯片,升腾芯片,Mindspore深度学习框架,到Atlas计算平台的落地,华为已经规划了AI的完整路线,并强调了在算力层面上的雄心壮志。

  不管是云计算,计算机,还是汽车,都是华为所瞄准的战略产业

  云计算的商业模式将如何产生变化?

  第二,在管理层调整的背景下,是业务层面的提升。具体地说,华为云与计算BG,当然是华为坚定的发展方向之一,华为有自己的优势,但在生态位上也面临着挑战。

  任总在企业业务和云业务汇报会上的讲话中,任正非曾这样说过:“华为云并非我们传统硬件设备的领头羊,它开发产品、销售产品,而是改变了华为面向客户的商业模式,也就是,由出售产品转变为出售云服务。需要建设销售云服务的能力,以及支持为客户提供云服务的运营、运行能力。在学习亚马逊、微软的同时,我们也希望把自身30年的网络积累打造成云服务市场的独特优势,开拓更大的空间,打造出差异化特色。

  在全球共享云市场中,亚马逊AWS,微软Azure,谷歌云,阿里云占据了前四名。在这些公司中,亚马逊堪称全能型竞争者,其基础设施和配套应用、服务都很完善;微软将其自身丰富的应用搬上了云端;谷歌则独树一帜,其算法、智能云服务等领域独树一帜;阿里云在国内市场占据了不少中小企业客户。

  Forrester首席分析师戴鲲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全球公有云市场持续快速增长,Forrester预计,2021年公有云基础设施市场将增长35%,至1200亿美元。预计阿里云还将超越GoogleCloud,在AWS和Azure之后跃居世界第三。就国内市场而言,据Forrester2020年中国公有云开发和基础设施平台厂商评估,阿里云、华为云和腾讯云均处于地位。

  戴鲲表示,在中国市场,国内的云计算厂商和国外的厂商都有各自的优势。总的来说,本土厂商在服务种类丰富程度、私有云解决方案、客户支持能力和价格体系上都有不同程度的优势,而国际厂商则依靠自身在用户体验、平台稳定性和可靠性、全球创新能力和全球市场覆盖范围上的优势,加快其落地速度。

  通过几年的努力,华为云推出了200多项服务,发展了150多万的开发人员和近2万的合作伙伴,已经形成了规模,目前正在继续抓住政企、网络数字化等机遇继续发展。

  戴鲲对记者说:“华为在云计算业务上继续保持战略投资,有效构建覆盖软硬件、云边端和全栈的技术生态系统,同时在测试过程中展示了广泛的解决方案能力,在5G领域拥有独特的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公有云仍是寡头市场,亚马逊和微软占据半壁江山,受美国监管政策的影响,国内企业在海外市场拓展方面也受到一定影响,对于国内市场,有云计算从业者对记者表示:“现在国内企业,强一点的企业都会选择自建云,而阿里、腾讯等往往是竞争对手,企业在选择时也会有些顾虑,竞争也很激烈,而且微软和谷歌近年来在国内的推广势头非常强劲。

  下一步,华为云如何发展软、硬件一体化优势,通讯优势扩大更多场景,进行突破,外界也拭目以待。

电脑版

Copyright © 2014 newskj.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86997号-6

科技相关活动邀约:106982358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