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区科协六大创新场景:重构科学与生活的连接生态》

2025-06-24 10:16:45每日科技网

  当 VR 航天模型在校园完成 “微型发射”,当 AI 中医脉象仪为老人绘制 “气血热力图”,当端午香囊融入香料分子运动原理 ——2025 年上半年,贵阳市南明区科协以场景化创新破解基层科普痛点,将六大沉浸式科普场景转化为连接科学与生活的密码。这份基于全国科普示范区建设的实践答卷,正通过 “可触摸、可参与、可传播” 的场景设计,让 “科技惠民” 从政策表述变为可感知的民生温度。

  一、航天科普教室:青少年科创启蒙的沉浸式场域

  在华附初级中学的航天科普实验室,学生们正通过力反馈手柄 “对接” 虚拟空间站,屏幕实时显示轨道力学参数。这种融合 VR 技术与航天工程的课程,是区科协 “飞天梦” 计划的核心模块:

  三维培养体系

  ▶ 理论层:邀请航天专家解读嫦娥探月工程中的轨道计算

  ▶ 实践层:开展航天器模型拼装竞赛(如长征火箭分离机构还原)

  ▶ 创新层:组织机器人太空站任务挑战赛

  师资赋能计划:联合北航贵阳创新研究院开展科技辅导员培训,开发《航天器热控系统》等 12 套校本课程

  数据成效:参与学生的物理成绩率提升 28%,3 所学校入围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

  “当学生亲手调试模型火箭的回收装置时,空气动力学原理就不再是公式。” 区科协科普部主任指着墙上的学生设计图纸说,这些作品正参与 “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 成果展。

  二、社区科学市集:传统智慧与数字技术的跨界对话

  油榨街道的 “科学市集” 呈现奇妙场景:中医专家用传感器采集脉象数据生成波形图,志愿者指导老人用手机 APP 查看检测报告。这种 “智能中医 + 数字助老” 的融合模式包含三大创新模块:

  健康科普矩阵

  智能脉诊:通过压力传感器解析 28 种脉象,数据同步上传健康档案

  数字防骗:开设 “微信支付双重验证” 等 12 节智能手机课

  适老改造:在 5 个社区安装 AI 语音交互终端,支持方言问诊

  成效数据

  150 余位老人掌握健康码申领等 6 项数字技能

  中医智能诊断系统累计服务 300 人次,准确率达 89%

  长效机制:编制《老年人数字生活指南》,建立 “社区网格员 + 科技志愿者” 帮扶对子

  72 岁的王奶奶展示手机里的 “气血日历”:“原来熬夜会让脉象波峰变钝,比保健品讲座管用多了!”

  三、田间数字实验室:农业科普的数字化跃迁

  永乐乡桃农李大叔的手机里,“农技云咨询” 平台正显示诊断:“桃蚜爆发期,建议使用苦参碱 + 黄板诱杀”。这是区科协 “农技二传手” 项目的智能应用场景:

  三维服务体系

  ✦ 硬件层:配备土壤 pH 检测仪、虫情测报灯等智能设备

  ✦ 人才层:培育 15 名科普带头人,通过短视频分享 “桃树夏剪黄金角度” 等技术

  ✦ 数据层:建立病虫害图像识别数据库,识别准确率 92%

  投入产出比:3 万元专项经费撬动产业链升级,桃农亩均增收 2000 元

  创新模式:推行 “田间直播 + 课后回放” 教学,解决农忙时节学习冲突

  “现在对着病叶拍张照,3 分钟就能得到专家方案。” 李大叔展示的 APP 已积累 5000 余张病虫害图谱,成为当地农业的 “数字智囊”。

  四、产业工人加油站:车间里的创新方法论革命

  在南明制造园区的数控车间,工人们正通过 AR 眼镜 “透视” 机床内部结构,学习齿轮啮合原理。区科协产业工人培训包含三大特色模块:

  

培训类型 核心内容 技术支撑 成效指标
安全实训 VR 模拟机床操作失误场景 动作捕捉技术 违规操作率下降 65%
技能提升 五轴编程与逆向工程 数控仿真系统 工考证率提升 40%
创新孵化 TRIZ 理论解决生产难题 创新方法数据库 累计产生 12 项技改成果

 

  “过去靠经验调参数,现在用科学方法分析切削力波形。” 技师张师傅的团队运用 TRIZ 理论优化了零件加工工艺,生产效率提升 30%。

  五、节日科学秀场:传统年俗的硬核科学解码

  “春节守岁对应地球自转周期”“端午香囊利用分子扩散原理”—— 区科协将科学元素植入传统节庆:

  四季科普矩阵

  ◈ 春:科普灯谜会(融入光学、力学谜题)

  ◈ 夏:非遗美食实验课(解析发酵工艺中的微生物作用)

  ◈ 秋:中秋月相观测夜(望远镜 + AR 星图)

  ◈ 冬:春联里的材料科学(讲解矿物颜料成分)

  科技周特别策划:在 “一圈两场三改” 示范点设置 10 大互动项目,其中智能垃圾分类 AR 游戏吸引超 2000 人次参与

  文化融合案例:清明 “云端祭扫” 技术指南下载量达 5000 次,实现传统习俗与数字文明的和谐共生

  六、资源杠杆创新:29.8 万经费的生态化运作

  区科协的经费效能图谱显示出惊人的 “繁殖效应”:

  资金撬动:26.8 万元打造的文景社区 AI 健康站,吸引 3 家企业捐赠设备,服务覆盖 5000 居民

  人才孵化:3 万元 “农技二传手” 项目培育的带头人,带动 100 余农户组建产销联合体

  模式创新:建立 “科普资源交易平台”,高校实验室开放、企业设备共享等服务已促成 23 项合作

  “每一分钱都要长成‘科普树’,根系是政府投入,枝叶是社会协同。” 科协负责人展示的生态模型中,29.8 万初始投入已衍生出价值超 200 万的科普服务网络。

电脑版

Copyright © 2014 newskj.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86997号-6

科技相关活动邀约:106982358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