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电影周 “科技创制单元” 启幕:AI + 虚拟制作重构影视工业 上海科技影都发布三大产业计划》

2025-06-19 14:36:35上观

  科幻电影周 “科技创制单元” 启幕:AI + 虚拟制作重构影视工业 上海科技影都发布三大产业计划

  上海国际电影节 2025 年 6 月 18 日讯

  6 月 18 日,第 27 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科幻电影周 “科技创制单元” 开幕仪式暨上海科技影都发布会在松江举行。这场以 “科技赋能光影” 为主题的行业盛会,不仅集中展示 AI 技术、虚拟拍摄等影视科技新质生产力,更重磅发布 “上海・国家科幻产业园” 等三大产业计划,标志着上海科技影都在构建国际影视创制高地的进程中实现关键突破。

  一、产业生态:三大计划构建影视科技新坐标

  活动现场发布的三大产业计划勾勒出未来发展蓝图:

  上海・国家科幻产业:规划占地 500 亩,重点建设科幻影视创制中心、AI 实验室、太空场景模拟仓等设施,预计 2026 年投入使用后可容纳 200 家科幻影视企业;

  华策长三角海外短剧制作中心:依托华策影视全球发行网络,打造 “剧本 AI 生成 - 虚拟拍摄 - 多语种配音” 全链条,目标年产能 500 部海外短剧;

  启名影视科技创新基地:联合北京电影学院等机构,专注开发动作捕捉、光场渲染等核心技术,已研发出国内首套商用级 4D 面部捕捉系统。

  “这些项目不是简单的园区建设,而是要打造‘技术研发 - 内容生产 - 产业孵化’的生态闭环。” 上海市电影局局长潘敏表示,科技影都将成为中国电影工业的 “技术引擎”。

  二、技术突破:轻量化虚拟制作方案重塑拍摄范式

  上海科技影都 AI 创制生态中心发布的轻量化虚拟制作解决方案引发行业关注:

  成本降低:采用 LED 虚拟制片墙 + UE 引擎的组合方案,使外景拍摄成本降低 60%,某科幻剧组实测显示,原本需要 2000 万元的太空场景拍摄,现仅需 800 万元;

  效率提升:实时渲染技术将后期制作周期从 12 个月缩短至 6 个月,某网剧剧组应用后实现 “边拍边播”;

  技术创新:开发出 “智能场景迁移” 功能,可将敦煌沙漠场景一键转换为火星地表,材质还原度达 98%。

  同步启动的 “AI 赋能百部精品短剧计划” 中,AI 编剧系统已完成 300 个剧本大纲生成,其 “人物情感图谱” 功能可自动生成符合角色设定的对话台词。

  三、人才与生态:产教融合与司法协作双轮驱动

  活动现场的三项战略签约构建起完善的生态支撑体系:

  跨域司法协作:沪苏浙皖六地法院签署协议,建立影视知识产权快速维权通道,某动画公司代表现场演示 “作品完成即确权” 的区块链存证流程;

  市域产教联合体: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等七家高校与上影集团签约,共建 “影视科技学院”,设置虚拟制片、AI 剪辑等专业,首批招生 120 人;

  产教融合合作:六家企业与高校共建实验室,其中上海电影技术厂与同济大学合作的 “数字资产平台”,已实现 3000 + 影视道具的三维数字化管理。

  好莱坞大师约翰・休斯(John Hughes)受聘科技影都体验官时感慨:“松江的虚拟制作技术已达到好莱坞 A 级制作水平,尤其是水下动作捕捉系统,精度比我们团队三年前的项目提升 40%。”

  四、公众体验:从产业展示到文旅融合的全景触达

  为让科技影都成果惠及大众,松江区推出两大体验活动:

  影视文旅生态体验(6.13-6.27):持电影节票根可享上海影视乐园门票 5 折、印象城商圈餐饮 8 折,某影城数据显示,活动首周观影人次同比增长 35%;

  影视创制生态体验(6.21-6.25):开放杜比终混棚、水下摄影棚等硬核设施参观,观众可亲身体验 “为科幻电影配音”“操作虚拟摄像机” 等互动项目。

  此外,68 场惠民放映覆盖云间会堂及各街镇,《流浪地球 3》等科幻佳作以 4K/120 帧格式呈现,让市民感受科技赋能的观影魅力。

  结语:当科技成为电影的 “第六元素”

  从 AI 生成剧本到虚拟制作重塑场景,从 4D 捕捉技术到跨域司法保护,上海科技影都正在定义影视产业的新边界。正如中国电影导演协会秘书长王红卫所言:“科技不再是电影的辅助工具,而是与故事、表演、摄影并列的创作要素。” 随着三大产业计划的落地,松江或许将成为全球电影人寻找 “未来影像” 答案的必访之地 —— 在这里,科技与艺术的融合正孕育着电影工业的下一场革命。

电脑版

Copyright © 2014 newskj.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86997号-6

科技相关活动邀约:106982358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