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新政深度解析:科创成长层重启未盈利上市 588 家企业硬科技实力全景扫描》

2025-06-19 14:34:34览富财经网

  览富财经网 2025 年 6 月 18 日讯

  6 月 18 日,中国证监会一纸《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 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引发资本市场高度关注。这项被称为 “科创板二次改革” 的新政,不仅重启未盈利企业第五套标准上市通道,更通过设置专门层次的制度创新,为硬科技企业构建从 “实验室” 到 “资本市场” 的全周期支持体系。与此同时,科创板开板六周年的 588 家上市公司 “成绩单” 同步揭晓,硬科技成色通过一组组数据得到量化印证。

  一、科创成长层:未盈利企业的资本市场新跑道

  新政核心在于构建差异化分层机制:

  定位与标识:科创成长层专门服务技术突破显著、研发投入高但尚未盈利的科技企业,股票简称后添加 “U” 标识(Unprofitable),如 “中科 U”“星途 U”;

  入层与调出标准

  入层:所有未盈利科技企业自动纳入;

  调出:新注册企业满足 “近两年净利润累计超 5000 万元” 或 “近一年净利润正且营收超 1 亿元”,存量企业符合现行摘帽条件即可调出;

  风险揭示强化:企业需定期披露未盈利原因,公告首页显著位置设置风险提示,如 “本公司尚未盈利,可能存在持续亏损风险”。

  配套的 6 项改革举措更具突破性:

  第五套标准扩容: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企业可适用,此前仅生物医药企业为主;

  投资者制度:试点要求战略投资者需具备 5 年以上科技行业投资经验,单只产品规模不低于 2 亿元;

  IPO 预先审阅机制:优质企业可提前 6 个月与交易所沟通,减少申报反复率达 40%;

  老股东增资试点:允许在审未盈利企业向老股东定向增发,某生物科技公司已通过该机制募资 3.2 亿元用于临床三期。

  二、588 家企业硬科技实力三维透视

  作为科创板开板六周年的成果展示,588 家上市公司构建起硬核创新矩阵:

  规模与融资

  总市值 6.8 万亿元,相当于 1.5 个上海市 2024 年 GDP;

  累计募资 1.1 万亿元,其中 IPO 募资 9232 亿元(超 A 股同期 18%),再融资 1831 亿元;

  2024 年营收 1.43 万亿元,归母净利润 485.97 亿元,相当于每天创造 1.33 亿元利润。

  研发投入强度

  2024 年研发总额 1680 亿元,是净利润的 3.45 倍,同比增 6%;

  107 家企业连续 3 年研发强度超 20%(如某芯片企业达 42%);

  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中位数 12.04%,远超主板的 2.3%、创业板的 5.8%。

  创新成果量化

  研发人员 24.42 万名,90 家企业研发人员占比超 50%(某 AI 企业达 78%);

  有效专利 16.22 万件,平均每家 275 件,其中发明专利占比 63%;

  54 家未盈利上市企业中,22 家已摘 U,如微电生理 2024 年扭亏为盈,扣非净利润 8600 万元。

  三、未盈利企业的成长样本与制度效应

  新政重启未盈利上市通道,而历史数据已验证制度可行性:

  54 家未盈利上市企业全景

  2024 年营收 1744.79 亿元,26 家超 10 亿元(如某创新药企达 45 亿元);

  累计研发投入 1639.25 亿元,相当于募资额的 83% 投向创新;

  某基因测序企业上市 3 年研发投入 28 亿元,推动产品从实验室走向临床,2024 年营收同比增 170%。

  特殊架构企业突破

  8 家同股不同权企业:某半导体设备公司创始人持股 12% 却拥有 58% 投票权,保障技术路线稳定;

  7 家红筹企业:某境外注册的 AI 企业通过 VIE 架构上市,成为回归科创板的红筹案例;

  20 家第五套标准企业:均为 “卡脖子” 领域,如某光刻胶企业打破国外垄断,市占率从 3% 提升至 15%。

  四、市场影响与专家解读

  “新政不是简单的松绑,而是精准的制度供给。”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院教授王晋斌分析:

  对企业:解决 AI、商业航天等烧钱行业的融资难题,某商业航天公司预计 2026 年上市,目前研发投入已超 15 亿元;

  对投资者:投资者制度可过滤非理性资金,降低破发率(历史数据显示,有战略投资者参与的未盈利企业首日破发率比无者低 27%);

  对市场:预计未来 3 年科创板未盈利企业占比将从 9.2% 提升至 15%,硬科技企业结构更趋合理。

  上海证券交易所相关负责人透露,正在开发 “科创板硬科技评价指数”,从专利质量、研发效率、成果转化等 12 个维度量化企业科创属性,未来将作为企业入层参考指标之一。

  结语:从制度创新到创新生态的进阶

  当科创成长层为未盈利企业打开资本市场大门,588 家科创板企业用 16.22 万件专利证明:硬科技从来不是抽象概念,而是研发投入、人才集聚、成果转化的具象化呈现。新政的意义不仅在于重启一条上市通道,更在于构建 “允许失败、鼓励创新” 的资本市场生态 —— 正如某摘 U 企业董事长所言:“科创板给了我们‘烧钱’的底气,而烧出去的每一分钱,都在为中国硬科技添砖加瓦。”

电脑版

Copyright © 2014 newskj.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86997号-6

科技相关活动邀约:106982358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