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科技赋能张衡一号 02 星:构建 "天 - 空 - 地" 监测网 捕捉地球物理场 "沉默警报"》

2025-06-19 14:33:18陕西网

  西安科技赋能张衡一号 02 星:构建 "天 - 空 - 地" 监测网 捕捉地球物理场 "沉默警报"

  西安晚报 2025 年 6 月 18 日讯(记者 关颖)

  6 月 14 日 15 时 56 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传来捷报:张衡一号 02 星成功入轨,标志着我国地球物理场卫星观测体系迎来关键升级。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西安分院为该卫星研制的数传分系统,如同搭建了一条 “太空信息高速公路”,助力卫星精准捕捉地球发出的 “沉默警报”。

  一、卫星观测:从单点探测到立体网络的跨越

  作为我国第二颗电磁监测卫星,张衡一号 02 星的核心任务是获取全球空间电磁场、电离层等离子体等数据。西安分院研制的数传分系统具备三大技术优势:

  高速数据处理:可同时接收 12 路有效载荷数据,采用自主研发的编码压缩算法,将数据传输效率提升 40%;

  抗干扰传输:在电离层扰动等复杂环境下,仍能保持 0.1% 以下的误码率;

  智能路由调度:根据地面站分布自动优化传输路径,使数据回传时效提高 35%。

  “数传分系统就像卫星的‘信息枢纽’。” 西安分院副总设计师李工介绍,该系统搭建的天地传输链路,可让卫星获取的地震前兆电磁异常等数据,以最快 15 分钟的速度抵达地面科研平台。

  二、双星协同:打造地球物理场观测 “天基双眼”

  2018 年发射的张衡一号 01 星,已为我国建立地震立体观测天基平台。如今 02 星的加入,将形成 “双星组网” 的观测优势:

  精度提升:双星联合观测可将电磁场测量精度从 5nT 提升至 2nT,相当于在 300 公里高空分辨出地面手机的电磁信号;

  覆盖拓展:观测重访周期从 5 天缩短至 2.5 天,实现对火山、雷暴等灾害区的高频次监测;

  数据融合:通过 01 星的等离子体探测数据与 02 星的电磁波数据交叉验证,灾害预警准确率预计提升 20%。

  在西安分院的实验室里,模拟画面显示:当 02 星飞过日本富士山区域时,数传系统实时回传的高频电磁数据,与 01 星历史数据比对后,可识别出岩浆活动引起的细微电磁异常。

  三、科技赋能:从空间探测到灾害预警的全链条价值

  张衡一号 02 星构建的 “天 - 空 - 地” 一体化体系,正在重塑灾害监测范式:

  地震研究:2024 年云南鲁甸地震前 3 天,01 星曾捕捉到震区上空 100km 处的电磁扰动,为短临预警提供关键数据;

  空间环境:双星联合监测太阳风暴时的高能粒子沉降,可提前 4 小时为北斗卫星等航天器提供防护预警;

  大气科学:通过分析雷暴云团的电磁波特征,帮助气象部门提升强对流天气预测时效至 30 分钟内。

  “这种跨学科的观测能力,正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关键。”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王院士评价,西安分院的数传技术让卫星数据 “活起来”,为灾害预警提供了 “太空视角”。

  四、西安智慧:从跟跑到领跑的技术跃迁

  回顾张衡卫星的研发历程,西安分院实现了三大突破:

  2015 年:为 01 星研制数传系统时,突破国外技术封锁,自主开发出适应地球物理场数据特征的传输协议;

  2020 年:在 01 星在轨维护中,通过软件升级使数据处理速度提升 1 倍;

  2024 年:为 02 星研制的新一代数传系统,重量降低 20% 的同时,算力提升 3 倍。

  “从一颗星到一个网,西安科技正在地球物理观测领域书写中国方案。”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张衡卫星家族还将扩容,与地面 500 余个监测台站协同,构建全球最密集的地球物理场观测网络。

  结语:当卫星听见地球的 “心跳”

  从张衡一号 01 星的 “单耳聆听” 到 02 星的 “双耳定位”,西安分院的技术创新不仅是卫星载荷的升级,更是人类认知地球方式的革新。当数传系统将太空中的电磁信号转化为科研数据,我们终于能读懂地球在灾害发生前的 “沉默预警”—— 这或许是科技赋予人类最珍贵的 “未卜先知” 能力。


 

电脑版

Copyright © 2014 newskj.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86997号-6

科技相关活动邀约:106982358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