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科技赋能张衡一号 02 星!"太空之耳" 聆听地球物理场 "沉默警报"》
2025-06-18 16:04:10西安晚报
2025-06-18 16:04:10西安晚报
(西安晚报 2025 年 6 月 18 日讯) 6 月 14 日 15 时 56 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传来捷报:张衡一号 02 星成功入轨,标志着我国天基地球物理场观测体系迎来关键升级。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西安分院为该卫星研制的数传分系统,犹如搭建了一条 "太空信息高速公路",助力卫星捕捉地球发出的 "沉默警报"。
一、卫星使命:地球物理场的太空监测站
1. 电磁监测的进阶任务
作为我国第二颗电磁类监测卫星,张衡一号 02 星肩负多重科学目标:
数据采集:获取全球空间电磁场、电离层等离子体、高能粒子沉降等关键参数;
灾害预警:通过分析地球物理场异常,为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提供全时空监测支持。
2. 西安科技的核心贡献
西安分院研制的数传分系统堪称卫星的 "神经中枢":
数据处理:实时接收多载荷数据并完成打包编码,处理速度达 1.2Gbps;
链路保障:通过高增益天线构建天地传输通道,确保数据回传成功率超 99.9%。
二、观测网络:从单星到立体监测的跨越
1. 双星协同的技术突破
2018 年发射的张衡一号 01 星已奠定技术基础,02 星入列后将实现:
精度提升:电磁场测量分辨率从 01 星的 5nT 提升至 2nT,达到国际水平;
覆盖扩展:双星组网后重访周期缩短至 4 天,实现全球观测无死角。
2. "天 - 空 - 地" 一体化布局
依托双星体系,我国将建立三层观测网络:
观测维度 | 技术手段 | 应用场景 |
---|---|---|
天基 | 卫星电磁监测 | 全球灾害前兆捕捉 |
空基 | 无人机电离层探测 | 区域环境动态监测 |
地基 | 台网传感器阵列 | 地面数据校准与验证 |
三、科学价值:灾害预警与空间研究的双突破
1. 自然灾害监测的革新
双星联合观测将推动三大应用进展:
地震研究:通过分析震前电离层异常,探索短临预报可能性;
火山监测:捕捉岩浆活动引发的电磁信号变化;
雷暴预警:追踪强对流天气中的高能粒子沉降规律。
2. 空间科学研究的新支点
中国科学院空间环境研究中心指出,该体系将:
深化地球系统认知:为板块运动、地磁场倒转等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助力航天安全:监测空间辐射环境,保障载人航天与卫星在轨安全。
四、西安分院:从跟跑到领跑的技术跃迁
作为 01 星与 02 星数传系统的研制单位,西安分院实现多项技术突破:
国产化替代:核心芯片与元器件自主率达 ,打破国外垄断;
抗干扰设计:采用跳频通信技术,确保强电磁环境下数据稳定传输;
智能化运维:搭载自主研发的故障诊断系统,实现 90% 以上故障自修复。
"张衡一号 02 星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地球物理场卫星观测进入 ' 双星时代 '。" 西安分院总设计师李鹏表示,未来团队将继续优化数传系统,为后续地球系统科学卫星系列提供更强技术支撑。当这对 "太空之耳" 在轨道上协同工作,地球内部的 "沉默警报" 正被转化为守护生命财产安全的科学信号,彰显着中国航天在灾害预警领域的创新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