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北京科学中心暑期活动全景:21 项 600 余场沉浸式体验 人工智能与自然探索双主线并行》
2025-06-30每日科技网
2025-06-30每日科技网
一、暑期活动全景:六大板块构建科学教育生态
2025 年暑假期间,北京科学中心以 "快乐暑期・科海扬帆" 为主题,重磅推出 21 项超 600 场沉浸式科学教育活动。基于 "生命、生活、生存" 常设展览及 "科技中轴"" 科学再发现 "等主题资源,活动覆盖人工智能、自然探索、科学家精神传承等核心领域,形成" 展览 + 课程 + 体验 + 研学 " 的立体教育矩阵。
(一)活动规模数据
覆盖年龄段:3 岁幼儿至高中生(3-18 岁);
日均活动量:10:00-17:00 每小时开展 2-3 场互动体验;
参与形式:线下活动占比 75%,线上直播 / 云课堂占比 25%。
二、AI 教育专场:解锁智能时代创新能力
(一)青少年 AI 实践体系
活动类型 | 核心内容 | 适合年龄 | 技术亮点 |
---|---|---|---|
创新实践活动 | 智能车模编程 / AI 绘画创作大赛 | 10-18 岁 | 采用 Python 图形化编程界面 |
展教坊体验 | 机器人格斗 / 3D 打印笔造物 | 8-15 岁 | 配备 Arduino 单片机开发套件 |
首都科学讲堂 | 《AI 列车节能技术》专题讲座 | 12 + 岁 | 展示北京地铁智能调度系统原型 |
(二)技术落地案例
智能机器人课程:使用 Makeblock 教育机器人,通过拖拽式编程实现避障任务,已培养 300 + 青少年创客;
AIGC 工作坊:基于文心一格平台,学员可输入自然语言生成科学主题插画,作品将在中心展厅展出。
三、低龄儿童科学启蒙:玩中学的探索之旅
(一)"北科童行" 特色项目
科学游戏化设计:
《人体迷宫大冒险》:通过爬网隧道模拟消化系统,让 4 岁儿童理解食物消化过程;
《魔法色彩实验室》:用食用色素和肥皂水演示表面张力,安全可食用材料保障幼儿体验。
自然探索活动:
景观设计师项目: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青少年使用微型植物搭建 "雨水节气" 主题景观盆栽;
巢穴建筑师夏令营:在中心花园采集树枝、苔藓搭建鸟巢,配套红外相机观察鸟类入住情况。
四、科学家精神传承:从史料到实践的价值引领
(一)展览升级亮点
科学家精神主题展:新增 "钱学森的错题本"" 袁隆平的试验田日记 "等珍贵史料,设置" 科学问题挑战墙 " 互动装置;
影片思政课:《钱学森》球幕电影搭配航天专家现场讲解,解析 "两弹一星" 背后的科学思维。
(二)沉浸式体验
科学角色模拟:青少年可扮演屠呦呦团队成员,使用实验室道具重现青蒿素提取实验流程;
科学家书信朗读:在 "科学之声" 录音棚录制科学家家书,作品将在中心官方平台展播。
五、服务升级与参与指南
(一)硬件设施调整
区域 | 调整内容 | 服务提升 |
---|---|---|
儿童乐园 | 每日放票量增加 600 张(总票数达 1200 张) | 增设家长休息区与母婴室 |
影院 | 新增巨幕影片《宇宙时空之旅》 | 每日放映 4 场(原 2 场),场次间隔缩短至 90 分钟 |
科学驿站 | 提供免费充电 / 行李寄存 / 急救药品 | 增设 AI 导览机器人(支持中英双语) |
(二)参与方式
线上预约:通过 "数字北京科学中心" 公众号预约活动,AI 实践类项目需提前 7 天抢订;
现场参与:自然探索类活动支持当日现场报名,每日 10:00/13:00 分批次开放名额;
云参与渠道:抖音 / 视频号每日 11:00 直播 "科学小实验",错过直播可回看学习包。
六、教育理念与社会价值
(一)跨学科融合设计
AI + 交通:通过列车节能项目,融合物理(能量守恒)、数学(优化算法)、计算机(编程逻辑);
自然 + 人文:景观设计活动兼顾植物学(耐寒植物特性)与节气文化(农耕智慧)。
(二)公益教育延伸
开设 "科学扶贫云课堂",为偏远山区学校同步直播 AI 课程,已对接 23 所乡村小学;
推出 "银龄科学导师" 计划,退休科学家每周三驻场指导,提供一对一科学问题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