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人民時評:讓虛假廣告失去生存空間

2025-06-25每日科技网

每日科技网

  一、虚假广告的现实乱象:利益驱动下的市场扭曲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近期通报的 "邦瑞特植物防脱育发露" 等电视广告违规案例,暴露出虚假广告治理的紧迫性。这类宣称 "3 天止脱、21 天长新发" 的产品,通过虚构专家背书、伪造患者证言、甚至篡改产品成分信息等手段,将商业营销异化为赤裸裸的欺诈行为。更值得警惕的是,此类广告往往利用公众对健康问题的焦虑心理,在不同版本中频繁变更产品名称与技术参数,形成 "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的违规惯性。

  从市场逻辑看,虚假广告的屡禁不止源于违法成本与收益的严重失衡。数百元的行政处罚相对于动辄千万的广告营收而言,难以形成有效震慑。数据显示,2017 年某省级市场监管部门查处的虚假医药广告案件中,平均罚款金额仅为违法所得的 3.7%,这种 "九牛一毛" 的惩戒力度,客观上纵容了企业的投机心理。

  二、监管治理的破局之道:重典治乱与精准施策

  1. 执法力度的量级提升

  "重典治乱" 的治理逻辑正在司法实践中逐步落地。2018 年 "医药广告演员" 胡祖秦因虚假宣传被刑拘,标志着虚假广告治理从行政罚款向刑事追责的跨越。对比传统处罚模式,刑事追责至少产生三重震慑效应:

  成本剧增:刑事责任可能导致企业法人面临 5 年以下有期徒刑,远超行政罚款的经济代价;

  信用崩塌:犯罪记录将纳入企业征信系统,直接影响融资、招投标等商业活动;

  行业洗牌:2018 年某省医药广告违规率在首例刑案后同比下降 42%,呈现 "查处一案、震慑一片" 的治理效果。

  2. 监管体系的协同创新

  构建 "三全监管" 体系成为破局关键:

  事前审核:北京、上海等地试点 "广告发布前信用承诺制",要求企业提交第三方效果检测报告;

  事中监控:国家广告监测中心已实现对 98% 以上传统媒体和 85% 网络平台的实时监测;

  事后追溯:建立虚假广告 "黑名单" 制度,某化妆品企业因多次违规被列入黑名单后,市场份额缩水 73%。

  三、平台责任的重新定义:从商业中介到把关主体

  传统治理中 "重企业、轻平台" 的倾向正被扭转。数据显示,虚假广告借助媒体权威性形成的误导效果,比普通营销高出 3-5 倍。某省级电视台曾因播出违规医疗广告,导致 300 余消费者受骗,尽管电视台仅被处以 20 万元罚款,但其公信力损失难以估量。

  新《广告法》明确要求媒体平台承担 "内容审核第一责任",具体体现为:

  资质核验:平台需建立广告主资质数据库,某短视频平台 2023 年因未审核医美广告资质被处罚 1200 万元;

  技术防控:百度推广系统通过 AI 识别虚假医疗关键词,拦截违规广告投放申请 37 万次 / 年;

  连带责任:杭州某自媒体因转发虚假保健品广告,与厂商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开创 "网红带货追责" 先例。

  四、公众认知的底层重构:健康科普的防诈免疫力

  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11.58% 的现状,揭示了虚假广告滋生的认知土壤。当消费者缺乏 "毛囊再生周期需 3-6 个月" 等基本医学常识时,"21 天长新发" 的谎言便有了欺骗空间。某市场调研显示,健康素养水平低于 10% 的群体,接触虚假医疗广告后的受骗率高达 67%。

  构建 "科普防诈" 体系需要多维发力:

  知识普及:国家卫健委 "健康中国科普资源库" 已上线 2.3 万条权威内容,覆盖 95% 常见健康误区;

  能力建设:上海、广州等地将 "广告辨识" 纳入中小学健康教育课程,测试显示学生辨识准确率提升至 89%;

  社会共治:12315 平台开通 "虚假广告一键举报" 功能,2023 年接收相关投诉同比增长 210%,线索转化率达 38%。

  五、长效治理的生态构建:制度创新与技术赋能

  1. 三维治理模型

  

治理维度 传统模式缺陷 创新解决方案
法律规制 处罚力度与违法收益不匹配 建立 "违法收益全额追缴" 制度
技术赋能 人工审核效率低、漏检率高 部署 AI 广告合规性检测系统
社会协同 公众参与度不足 开发 "全民监督" 积分奖励平台

 

  2. 未来治理路径

  2025 年目标:实现虚假广告刑事追责案件占比提升至 30%,健康素养达标率超过 25%;

  技术应用:区块链存证技术将广告发布全流程上链,某试点地区违规率下降 56%;

  国际合作:与欧盟、东盟建立虚假广告信息共享机制,阻断跨境违法营销链条。

  结语:让治理效能跟上技术迭代步伐

  在信息传播格局深刻变革的今天,虚假广告正以更隐蔽的方式渗透到直播带货、AI 生成内容等新场景。治理虚假广告不能仅靠 "运动式整治",而需构建 "法律威慑 + 技术防控 + 科普赋能" 的生态体系。当监管尺度与科技发展同频、平台责任与商业利益平衡、公众认知与健康需求匹配,才能真正铲除虚假广告的生存土壤,让市场回归诚信本质,让消费充满信任基石。

电脑版

Copyright © 2014 newskj.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86997号-6

科技相关活动邀约:106982358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