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祝福里的家国密码:从团圆守岁到民族同心的文化传承》

2025-06-23新华网

每日科技网

  春节祝福里的家国密码:从团圆守岁到民族同心的文化传承

  新华社北京 2 月 1 日电(记者 冯源)

  当零点钟声敲响时,千万家庭的视频通话同时响起 “祝福家人,祝福国家” 的双重祈愿 —— 这句朴素的春节祝福,恰似一把文化钥匙,打开了中华文明五千年传承的精神密码。在辞旧迎新的烟火气里,家国情怀如同春联上的金漆文字,在团圆守岁的仪式中闪耀着民族精神的光芒。

  一、文化基因:春节仪式中的家国同构

  1. 迁徙史诗中的国家认同

  每年超 30 亿人次的春节返乡潮,本质是 “家国同构” 的集体实践:

  高铁网络以 350 公里 / 小时的速度缩短地理距离,2022 年春运发送旅客 2.53 亿人次,国家用基础设施保障 “回家的权利”;

  乡村大集上 “福” 字与国旗同售,城市社区的春联书写活动中,“国泰民安” 与 “家和万事兴” 成为最常见的联语组合;

  春晚舞台上,援疆干部家属与边防战士的连线画面,让 “小家” 与 “大国” 在亿万屏幕前完成情感共振。

  2.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家国叙事

  从东北的踩高跷到闽南的博饼,各地年俗藏着共同的精神内核:

  山西平遥的 “拜大年” 仪式中,家族祭祖后必诵 “爱国守法” 族训;

  广东潮汕的 “营老爷” 民俗,巡游队伍首位必举 “国泰民安” 牌匾;

  这些被列入非遗的年俗活动,87% 包含 “祈福家国” 的仪式环节。

  二、精神动力:从文化传统到时代实践

  1. 历史长河中的家国脉络

  先秦:《诗经》“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的家国同仇敌忾;

  宋代: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 的士人担当;

  近代:华侨 “毁家纾难” 支持抗战的赤子之心;

  这种精神基因在春节文化中具象为 “守岁守心” 的传统 —— 守的是家族绵延,更是民族根脉。

  2. 新时代的家国实践创新

  抗疫中的家国同心:2021 年春节,1 亿人 “就地过年” 的集体选择,与国家联防联控形成呼应;

  小康路上的家国同频:扶贫干部春节走访的脚印,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车票,共同书写 “脱贫攻坚” 的时代答卷;

  科技赋能的家国表达:“云拜年” 中海外游子的视频祝福,“数字年货节” 里农产品上行的物流轨迹,让家国情怀有了新的载体。

  三、时代新篇:家国情怀的当代建构

  1. 政策引领下的家庭文明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三大创新举措:

  设立 “全国文明家庭” 评选,将 “爱国守法” 作为首要标准;

  推动 “我们的节日” 主题活动,春节期间开展 “家书抵万金” 征文;

  纳入学校思政课程,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春节家国主题占比达 15%。

  2. 文化传承的代际接力

  仪式传承:90 后父母教孩子写 “福” 字时,会讲解 “福” 字左偏旁 “示” 的祭祀含义;

  科技传承:00 后用 3D 打印制作生肖摆件,模型中融入 “五牛纳福” 的家国寓意;

  数据显示,春节期间 “家国” 相关搜索量年增 23%,Z 世代成为传统文化传播的主力。

  四、文明密码:家国情怀的世界意义

  当海外华人在唐人街舞龙时高唱《我和我的祖国》,当外国友人将 “福” 字倒贴在公寓门上,春节文化中的家国情怀正在成为文明对话的桥梁:

  价值共识:对比西方圣诞节的宗教属性,春节的家国叙事更具普世性,已被 150 个国家列入法定节日;

  治理启示:“家国同构” 的治理智慧,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 如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与 “家庭幸福观” 的理念呼应;

  文明对话:孔子学院将春节作为文化交流重点,2022 年海外春节活动吸引超 3 亿人次参与,家国情怀成为跨文明理解的情感纽带。

  从甲骨文 “家” 字(屋顶下养豕)的象形,到元宇宙中虚拟家庭的 “云守岁”,春节文化始终在诠释一个真理:当千万个 “小家” 的团圆灯火与 “大国” 的发展蓝图交相辉映,中华民族才能在历史长河中始终保持 “万水千山只等闲” 的精神气度。正如春联上的烫金大字,家国情怀既是贴在门上的祝福,更是刻在民族基因里的文化自信。

电脑版

Copyright © 2014 newskj.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86997号-6

科技相关活动邀约:1069823586@qq.com